爱心之家真情演绎
昨晚7时许,23位从四川成都空运来的伤员在南医大二附院爱心病区安置下来以后,短短的一天时间内,二附院全院上下以及南京市民们倾情关爱,为伤员们营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心之家。
通宵达旦查病情
为了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治疗,所有伤员的伤情必须在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全部摸清,爱心病区的医护人员们通宵达旦,察看了全部伤员的伤情,对伤口进行了清创和重新处理;物理诊断科、放射科、检验科的同志接到通知后,全部主动加班,没有一人提前下班,检验技师到床边为每一位伤员抽血,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报告;物理诊断科王蔚蔚主任亲自推着机器到病房做床边B超,当场检查当场写报告;放射科周良主任主动到病房了解伤员的情况,华明生医生和小医生们一起推着沉重的X光机到伤员床边摄片,杨亚芳主任与CT室的技师们忙着为伤员检查,连晚饭都顾不上吃,一个个汗流浃背,用最快的速度洗片、看片、写报告,一直忙到深夜12点多钟。
经过认真的检查,他们发现了不少伤员的伤情与原先的判断有一定的出入,考虑到由于当时的抢救比较急,可能不太细,有的报软组织挫伤的伤员实际上有多处骨折,象重伤员余德华,原来的病历报告上就写着“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”,经过这次检查后发现,他其实是全身多处骨折。管床医生们根据医技科室检查的结果,连夜看片、写病历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落实新的治疗措施。护理部主任张淑芬、副主任赵海鸣以及大外科、大内科护士长等一直在病区组织、协调所有的护理工作,配合医疗方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。等这一系列的工作落实到位后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
全力以赴救伤员
伤员入院的当天晚上,在为他们检查身体的过程中,医生们发现:一名来自绵阳的43岁男性伤员精神萎顿、面色苍黄,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,在其转来的病历上写着:小肠穿孔、中毒性休克、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、腹部外伤术后。认真查看之下,该伤员的伤情远比病历上的要严重,其呼吸急促、心率很快、血象高、血色素很低,胸腔有大量积液,除了小肠穿孔外,还有胸骨骨折、锁骨骨折、骨盆骨折,腹部长达十几公分的刀口化脓、渗液。感染十分明显,打开腹腔后,里面全是脓液,在进行了对症处理后,为了对伤员的生命负责,医院先后组织了本院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,同时还邀请了省人医的专家和南京军区总院的专家前来会诊,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整整一夜时间,病区张建平主任和医护人员们都没合眼,副院长季国忠一直坐镇现场部署抢救会诊治疗,省卫生厅黄祖瑚副厅长三次来电话了解这位伤员的抢救情况。大家都在为这位伤员的病情而紧张、操心。陪同这位伤员来南京的是他的妻子,看到二附院上上下下为她的丈夫尽心尽力,她非常感动,不停的表示谢意,她告诉医护人员:19岁的儿子已经在大地震中不幸遇难,而丈夫还不知道这个消息,她哽咽着恳求医护人员千万不要告诉丈夫儿子已遇难的事,并且一再表示:感激二附院的医护人员对她丈夫的全力救治。
于细微处见真情
伤员们住下来后,二附院在服务上用情之深、用情之细、用情之真,让每一位伤员和家属都深深地感动。医院领导在伤员刚刚住下后,即召集其家属于病区小会议室,给他们一家发一个装有500元现金和一封欢迎信的信封,500元是全院职工所捐的义款,留作他们的零用钱,欢迎新上写明了病区主任、护士长、医生的电话号码,方便伤员及家属联系。护理部为每一位伤员配齐了盥洗用品,从毛巾、牙刷、牙膏、梳子、香皂、沐浴液、护肤用品等无微不至。对几位小伤员,他们购买了玩具、小零食送到床边,并买来了动画碟片在病房的液晶电视上播放;食堂负责人和营养师在第一时间拿出了伤员一周食谱,亲临每一个伤员的床前询问对饮食的要求、个人的口味,并发给每位伤员人手一瓶特制川椒,不少伤员拿着川椒都流下了眼泪。到了吃饭时,护士们和志愿者一起为伤员送饭到床头,并且主动为重伤员和小伤员喂饭。
医院的青年团员志愿者们在服务中发现,因为来时匆匆、家属们也没有护理经验,伤员们的头都很脏,女性伤员的长头发都打了结,散发出很浓的异味,于是三位志愿者娄莹、张婷婷、王颖主动地为23位伤员都把头洗了一遍,他们一个用洗发液洗、一个用温水冲,一个用电炊风吹,将伤员的头洗得干干净净。一名38岁的女性伤员因全身多处骨折、左腿严重肿胀,入院后一直眉心打结、闷闷不乐,哼哼着喊疼,医护人员问她话,她很少回答,都是丈夫代为应答。洗完头后,保健科王立珍主任又为她仔细将蓬乱的长发修剪整齐,收拾得干干净净,大家发现她紧锁的眉头终于松了下来,脸上也有了笑意。